信创 + AI 双轮驱动:如何重构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?

发布日期:2025-03-11 11:00:00

引言:数字经济的“新基建”之争


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科技自立自强”与“新质生产力”被反复强调,信创与AI两大领域作为核心抓手,正通过技术融合与政策催化,重构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。从算力基建到行业应用,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速,这场生产力革命如何展开?


一、政策红利:双重引擎驱动下的战略机遇


1. 科技自立自强的顶层设计


国家明确将“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纳入核心议程,政策资金倾斜缓解地方财政压力,加速信创采购需求落地。例如,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目标提出“2027年建成适应数字经济的金融体系”,金融信创投入成为重点。

关键词:政策资金支持、国产替代刚性需求、行业渗透率提升。

2. 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释放市场空间


政府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AI算力需求激增。例如,算力调度平台、智算中心等新基建项目成为地方布局重点,中科曙光等企业已规划7所5A级智算中心,抢占先发优势。

数据:中证信创指数中,AI相关企业权重占比达48.1%,覆盖算力、工业软件、信息安全等硬核科技。

二、技术融合:信创筑基,AI赋能的双向奔赴


1. 信创:从国产替代到创新驱动


信创不仅是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国产化,更是技术生态的重构。例如,金融领域从核心交易系统信创化(如国有大行完成一期改造)向数据算力整合升级。

突破点: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的自主可控。

2. AI:催化信创的“乘数效应”


AI大模型训练依赖高性能算力,倒逼信创硬件升级。例如,中科曙光通过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(用户超10万)实现跨区域资源调度,提升国产算力利用率。

场景创新:智能邮箱(如彩讯股份结合AIGC)、工业AI质检、政务智能审批等,AI与信创产品深度融合,提升行业效率。

三、产业升级路径:从基建到生态的三重跃迁


1. 基础层:算力网络一体化


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,通过调度平台整合分散资源。例如,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中,国产算力中心逐步替代传统数据中心。

2. 应用层:垂直行业“数智化”突围


金融业:信创二期推进核心系统迭代,AI加速智能投顾、反欺诈等场景落地;

制造业:工业软件信创化+AI工艺优化,实现降本增效;

政务领域:政务云与AI审批系统结合,提升公共服务效率。

3. 生态层:产学研协同突破“卡脖子”环节


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(如中科曙光、用友网络)联合攻关,在芯片、算法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。

四、投资与产业风向:聚焦三大主线


算力基建:智算中心、算力调度平台(如中科曙光);

信创+AI产品:智能邮箱、金融核心系统(如彩讯股份、泛微网络);

行业解决方案:工业软件(如佰维存储)、信息安全(如深信服)。

结语:重构核心生产力的“中国范式”


信创与AI的融合不仅是技术迭代,更是一场从政策到市场、从基建到生态的系统性变革。在这场数字经济的“新基建”竞赛中,谁能率先实现技术闭环与商业落地,谁就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制高点。

上一条: 2025年:信创替代的关键之年
下一条:没有了